遼陽,古稱襄平,是一座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、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。作為典型的北方中小城市,遼陽在過去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呈現出基礎設施薄弱、建設資金分散、“數據孤島”多的態勢,與新舊動能轉換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。如何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中小城市數字政府治理能力取得突破進展,數字產業經濟實現彎道超車的切入點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2021年初,新型智慧城市“數字遼陽”項目正式啟動建設,將城市作為一個智能生命體,全面協同推進經濟、生活、治理等各方面向數字化轉型。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遼陽市以“四個創新”作為破局之舉。
首先是建設模式創新。遼陽市構建出市政府統一授權、大數據局專業管理、市國建集團市場化運作的立體架構,聚焦“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和政府運行”6大重點領域,協同華為公司將原本孤立的信息化項目統一規劃、合并同類項,對基礎設施、數據底座、應用底座等可復用的部分進行集約化建設,強化市級統籌規劃和需求端建設,確保底層基礎與智能應用統一規劃、統一標準、銜接有序、分步實施,不斷夯實智慧城市數字化底座能力。同時牽引政企協同、共同建設,構建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圈。
之后是資金模式創新。遼陽市將傳統分散的信息化建設資金統籌起來,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,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,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與資本參與新型智慧城市 “數字遼陽”的建設與運營;同時充分釋放場景化資源優勢,探索在交通、公共服務、能源等領域的盈利方法與可行路徑,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。
然后是數據模式創新。遼陽市協同華為公司將過去建設的“數據孤島”逐一打破,接入到統一的數據湖中,制定全市統一的數據標準,要求聯合研制單位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設計,牢牢掌握城市底層數據的控制權,將城市大數據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基礎性戰略資源。已經建成“地理數字信息庫、人口信息、法人信息、視頻融合、物件信息、融合通訊”6個數據支撐庫,匯聚成大數據湖,與云中臺處理系統一起,形成智慧城市數據底座。
最后是人才模式創新。人才是推進智慧發展的智力基礎,更是關鍵要素。華為公司與遼陽職業技術學院、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達成校企合作意向,在遼陽高校建設華為ICT學院;招才引智,將華為遼寧政企業務部遼中業務部辦事處遷入遼陽中南廣場辦公,由市國建資本運營集團招募技術專家組建專業技術團隊;建立科技型人才特色用工制度,設立市場化薪酬體系和數字化人才梯度培養體系,讓遼陽互聯網產業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拴心留人。
經過1年的持續建設,新型智慧城市“數字遼陽”已完成“智慧黨建、政務服務、市域治理、城市管理、公共安全、民生保障、經濟文化”7大主題場景布置。通過不斷接近智慧城市的發展愿景,遼陽城市管理機制正從“被動處置型”向“主動發現型”深刻變革,逐漸由末端“治理”升級為源頭“智理”。在萬物互聯的時代,數字經濟正脫穎而出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,在不遠的將來遼陽將與華為攜手共進,在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之中乘風破浪,以“數字蝶變”實現“城市蝶變”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